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校8名志愿者走进深坵敬老院和瑶琼敬老院,开启一场传递非遗文化的社会实践之旅。我校志愿者们如同一束束暖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将最真挚的祝福传递给每一位长者。
纸墨迎春,共绘温暖时光
“爷爷奶奶们,还记得‘福’字吗?‘福’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吉祥、幸福、美满、和谐……”春节临近,内坑镇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志愿者们在瑶琼敬老院、深坵敬老院书写春联活动的现场,为长者们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迎新春到来。
志愿者们带领长者们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体验之旅。在书法活动中,他们一笔一划地教长者们书写。一个个带着温情的“福”字在纸上呈现,仿佛将满满的祝福都融入其中。一位擅长书法的爷爷也兴致勃勃地大展身手,写下了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对联,让整个敬老院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也吸引了更多长者参与到书写活动中。
非遗剪纸,点亮敬老之光
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场热闹非凡。志愿者们手持工具,一边细致地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从不同的折纸方法,到阴剪和阳剪的技法运用,长者们围坐四周,听得全神贯注,学得津津有味,眼中满是专注与好奇。
他们的双手虽有些颤抖,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仍愿认真地尝试着每一个动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图案纷纷诞生。有象征福气满满的 “福” 字,寿桃和锦鲤充斥着整个“福”字,仿佛将所有的好运都凝聚其中;恰逢蛇年,志愿者们还特意带来了蛇的剪纸图案。蛇身综合了金币、蜡梅花等元素作为鳞片的装饰,分别代表了财富、吉祥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象征着镇灾、吉庆、坚强、希望和新春的到来。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志愿者与长者们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在长者们心中种下非遗文化的种子。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创新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将现代元素融入古老的剪纸艺术中,让剪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闽南韵传,温暖长者心房
在敬老院中,一场充满闽南风情的活动热烈开场。讲古艺人身穿深色斜襟衫,手拿一把扇子,站在舞台中央,用抑扬顿挫的闽南语讲起 “百两黄金” 的故事。故事里,闽南古街热闹非凡,骑楼下商人们操着闽南话讨价还价,将闽南人的勤劳精明展现得淋漓尽致。长者们围坐一圈,听得入神,还不时用闽南语小声交流。随后,讲古艺人又简单讲了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唤起长者们童年的回忆。
防诈宣传,守护暮年安宁
非遗文化体验结束后,志愿者就最近重点关注的反诈骗事件,用亲切的闽南话,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长者们传授反诈知识,并播放了相关诈骗案件视频。长者们听得聚精会神,为了增添趣味性,志愿者们还带领长者学习防诈手势舞。此外,临近春节,志愿者们还带领大家学习了庆祝春节的手势舞,他们耐心教学,一字一句伴着动作和音乐讲解,长者们学得十分认真,做起手势舞来格外起劲。在这一段教学互动的时光里,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与温馨之中。
实践终章,传递爱与文化
在落日余晖中,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镜头捕捉到了多位参与者真挚的笑容,这些笑容成为永恒的记忆。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地弘扬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长者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情与关怀。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将这份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让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展望未来,志愿者们将更加坚定地秉持传承中华非遗文化的信念,继续以满腔的爱心与热情,将关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关怀的人,让这份爱心与文化传承的力量生生不息,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