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响应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2024年暑假期间,长安大学2022级本科生姚劲宇在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樟木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是民生部门,主要负责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扶残助残、低保等事务性工作;贯彻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法规政策,实行动态管理;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福利救济。实践期间,姚劲宇在便民服务中心负责镇里26个自然村低保、五保户的入户调查复核资料的收集与审核,参与多份表格数据信息的录入填写,以及镇里残疾人网上信息录入修改和其他工作。在7月12日,她跟随部门杨主任到附近村里对部分低保户进行实地入户调查,核实情况,倾听群众的愿景。
杨主任与姚劲宇对低保户进行入户调查。姚劲宇 供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返家乡”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姚劲宇收益良多,她说:“通过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我不仅对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范围与工作内容有了确切的认识,而且与本科在校期间的自己相比,我感受到了理论认知学习与实践的不同,‘纸上得来终觉浅,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的知识只有放进实践中才能鲜活起来。我日后既要积累储备理论知识,又要提升办事技巧,有效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大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走出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走进错综复杂的社会,看民生百态,品社会发展,练坚硬本领,长实践才干。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见之”。邓小平也曾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亘古不变的真理,昭示着唯有实践,才能有所知所获。对此,姚劲宇有感而发,她表示,政府实习不同于乡间地头做田野调查,后者需要调查精神,而前者则需要脚踏实地、服务社会的实干精神。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政府政策的颁布推行落实,离不开每位默默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努力。他们是连通政府与民生百姓间的桥梁,既是政府的广播员,也是乡亲们的倾听瓶。
姚劲宇在录入信息。姚劲宇 供图
此外,7月25日,姚劲宇受邀作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代表参加了2024年“玉生回归”福绵区返乡学子暑期座谈会。会前,他们先后到福绵镇十丈村、广西农贝贝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玉林(福绵)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开展参观调研。“在企业参观学习活动和示范乡村游览中,各企业负责同志和讲解员对我们大学生的到来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座谈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挺从福绵的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福绵区近年来人才工作的相关情况,阐述了大学生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发展机遇,殷切期盼大学生们归玉工作发展,为家乡发展献力。会上,各位大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建言献策。
大学生代表参观乡村振兴示范村。区政府组织部 供图
“这次座谈会不仅让我们大学生实地了解本地文化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情况,亲身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增强了我们对家乡未来发展的信心,并且希望以后用自己的所学来回报家乡。”姚劲宇高兴说道。青年学子志在四方,但无论走多远,都莫忘来时路,莫忘回去家乡的路。
姚劲宇参加“玉生回归”座谈会。区政府组织部 供图
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成长和贡献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新青年们应该担当复兴重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实际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